阵阵微风,将草木唤醒。近日,漫步于鸡西矿业公司城山矿,一步一景,满目皆新。在这里,生态和谐与工业文明紧密共融,这一切是他们以“智”为引,以“绿”为底谋发展带来的实践效果……
“数智”拓宽发展“新路径”
在这个矿井下一水平中央变电所,智能巡检机器人正迈着轻快的“脚步”,沿着既定轨道行进。它的“大眼睛”具有全天候数据采集、信息实时传输、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同步至地面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显示屏后,工作人员坐在一水平中央变电所监控画面前,就能看到巡检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及现场工作画面。
“以前人工巡检井下中央变电所,一次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智能化信息科技术员韩铭展示着机器人传回的高清画面,“现在,这里基本实现智能机器人巡检工作的全覆盖,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记者还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的控制面板上看到了各类指示图标,据了解,如今,煤矿的“千里眼”能实时在线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和风速等数值,及时感知作业环境质量状况,这就是数字化矿山建设带给人们的直接感观。
近年来,在AI视频融合平台的建设上,这个矿实现了视频监控智能化。他们的AI应用技术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经能够及时发现人员违章、设备异常和环境问题,提高事件响应速度,降低回溯难度。如今,这个矿已开发的30个算法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数块高清屏幕上显示着井下各作业点的工作实况,生产画面干净整洁、清晰明亮。有了智能化的“加持”,职工的工作轻松了,脸上的煤尘少了,笑容也多了。
节约探索发展“新思路”
从政策引导变为主动作为,再到强化“厉行节约”的理念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这个矿干部职工的降成增效探索思路越来越清晰。
材料科更生厂内,职工们正在对回收的各类材料进行分类挑选、验收,确认无误后送往各生产车间。“每天都有不少旧物资被回收升井,堆积在地面不仅占据大量空间,还造成材料闲置浪费。我们要把能用的材料挑拣出来,修理加工后就能变废为宝。”更生厂职工张鹏说。
选煤厂也紧跟“绿色创新”的发展脚步,先后在原煤准备车间特殊岗位上自制超声波喷雾,从而降低厂内粉尘;在距离地面10米以上的地方安装防尘网,阻断空气中的漂浮物;在储煤的场地设立雨水回收池用来收集地面上的煤粉水合物,并将其重新带入系统进行二次分离,既回收了资源带来经济效益,又预防了空气污染。此外,城山煤矿大力实施降碳工程,利用大型设备的余热为职工提供洗浴加热……一项项降成增效的实际行动让这个矿焕发了勃勃生机。
“绿色”厚植发展“新底蕴”
开窗见绿、出门见花。当矿山的天变蓝、花变美,绿色发展便有了新注脚。近年来,这个矿对矿区内矸石山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因地制宜种植各种绿植,矸石山绿化覆盖率逐步提升,有效杜绝护坡水土流失。矸石山披上了“绿色外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燃煤锅炉的淘汰与改造工作也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个矿淘汰一台6吨/时燃煤蒸汽锅炉,引进18台芬尼克兹空气源热泵机组,用于夏季浴池洗浴用水和职工作业服干燥。淘汰六台10吨/时燃煤锅炉,新建2台SHW65-1.6-AI型燃煤锅炉,用于冬季主、副井入风加热、浴池洗浴及洗煤厂、运输区等地面建筑供暖,采用布袋除尘、脱硫及脱硝设施,实现超低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为逐步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将矿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近年来,这个矿持续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在公寓楼前、选煤厂前、工业广场两侧等地栽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建成职工身边的“花园”。春夏之际,各类花卉在矿区的道路两侧摇曳,风轻轻吹过,飘起阵阵花香,可谓“采煤不见煤,矿在绿中藏”。